当前位置:社会 > 正文
天天快看:“水上春耕”电护航
2023-02-21 05:39:18 来源:


(资料图片)

“刚开年就接了好几笔订单,今年行情不错!”近日,当涂县乌溪镇七房村蟹农周先锋站在自家蟹塘边告诉记者。周先锋从正月初八开始出售蟹苗。截至目前,已经售出6000公斤,每公斤70元左右,预计还有4000公斤待售。

眼下,当涂县大公圩地区河蟹养殖进入“水上春耕”状态。其中,被誉为“中华蟹苗第一镇”的乌溪镇,蟹苗销售尤为火爆。多年来,该镇建成“池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蟹苗养殖基地,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养蟹。

20年前,周先锋回到乌溪镇七房村做蟹苗养殖,如今他已经成为该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蟹苗养殖面积达到25亩,年收入近30万元。去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不少蟹农的蟹苗减产,周先锋却没怎么受影响。

“通过改变传统培育模式,改大塘为小塘、改陡坡为缓坡、改浅水为深水,同时配套双增氧机和物联网设备,不仅扛过了高温,蟹苗质量还比往年提高了。”周先锋告诉记者。

看到周先锋养殖技术改造成功,越来越多的蟹农开始效仿推行“三改一配套”模式,仅七房村就一下增加了40多台增氧设备。

蟹塘增氧、打水作业多集中在凌晨进行。今年春节前,该村蟹农为蟹塘进行增氧,没想到,增氧泵刚一打开,几个农户的塘口突然同时停电了。周先锋赶紧拨通了当涂县供电公司黄池中心供电所客户经理张其金的电话。

原来,因为一个蟹农自行购买的电缆达不到负载要求导致短路,而且没装漏电保护器,导致“一户短路,多家断电”。张其金立即带领同事将故障点隔离,帮助更换电缆,连夜抢修复电。

截至去年底,包括乌溪镇在内,当涂县大公圩地区7个乡镇已完成了近600个台区的低压线路农照分离改造,进一步提升了供电能力和可靠性。(记者 贾克帅 通讯员 常舜禹 董肖肖)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