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 > 正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劳模工匠故事】在钳台上成长起来的技能专家
2023-01-11 05:37:38 来源:

从一个懵懂的学徒工成长为业内公认的技能专家,30多年来,他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矿区厂房。

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他都舍不得落下一节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前,在马钢矿业资源集团南山矿业有限公司和尚桥铁矿,穿着一身蓝色工作服的马守斌,先在电脑前设计绘制着图纸,随后又拿上头盔去车间检查仪器设备……他笑着对记者说,每天的工作都充实有意义。

1986年,20岁的马守斌顶父亲职,进入南山矿,成为一名铁路自翻车维修钳工。铁路自翻车是南山矿铁矿石开采中的主要运输车辆。“自翻车维修钳工,被大家认为是又脏、又累、一把手锤和一把扳手就能搞定的简单工作,没有前途,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马守斌笑着说,每天白天上班,也没什么想法,下班后喝点小酒,打打牌,这是当时他工作和生活的写照。

日子就这样平淡无奇过去。直到2004年,马守斌在南山矿开展的“十大工种技术比武”中,出乎预料获得了第三名,当年还获得了技术能手称号,得到了丰厚的奖金。“我的兴趣点一下被激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那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到现在记忆犹新。”马守斌很是感慨。

2006年5月,马钢技师学院首届钳工技师班招生。整个马钢集团报考人数达500多人,而只录取30人。马守斌请了年休假,一心一意在家复习迎考。一个月后,马守斌接到了录取通知书。

技师班是利用晚上和节假日业余时间上课。晚上的课要10点后才能放学,冬天骑车特别冷。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马守斌都舍不得落下一节课。

2007年7月,经过层层选拔,马守斌代表马鞍山市参加安徽省技工院校钳工技能大赛。备赛中,他每天5点起床,11点后睡觉。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守斌获得“安徽省第二届技工院校技能竞赛”工具钳工高级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那几年,除了上课学习知识,马守斌坚持自学。他是附近书店的常客,节假日就泡在书店里。到外地,他也会挤出时间到当地书店看看,看到有需要的书就买回来。通过持续学习,马守斌先后获得钳工高级技师证、电工和焊工中级工证、安徽省综合评标专家证、国家创新二级工程师证等证书。“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不断提高。”马守斌深有感触地说。

白天黑夜连轴转,工作服被汗水浸透了一次又一次

“疑难杂症处理大师”是大家对马守斌的尊称。

南山矿铁路线有60多公里,每年维修铁路需摊铺道砟8000多吨。多年来,道砟一直采用平板车运送,人力卸砟。夏季采场铁路线温度可达50℃以上,易发生中暑事故;冬季冰雪,易发生滑跌事故。这种原始的人力卸砟方式,每次需要20多人同时作业才能满足生产要求,费时费力,不仅占用铁路线影响生产,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公司40多年来道砟运送难题,2014年6月,马守斌主动请缨,成立攻关小组,研制“铁路道砟摊铺车”。那段日子,他既要完成本职工作,又要设计绘图,还要参与重要部件的安装和调试,工作服被汗水浸透了一次又一次。白天黑夜连轴转,三个月下来他瘦了十多斤。

他充分利用废旧的铁路自翻车,变废为宝,研发的“铁路道砟摊铺车”成本投入仅有2.3万元,解决了公司40多年来道砟运送重大难题,节约车辆购置费400余万元,创效490多万元。马守斌荣获马钢“双革”和“岗位创新创效”等奖。

2017年7月,马守斌受命领衔组建了“绿色矿山职工创新工作室”。其间,他开发的“新型挤压式自动报警停机装置”,有效避免了胶带撕裂事故的再次发生,避免经济损失120多万元;“料仓可旋转智能喷淋抑尘装置”,节约水和电力成本36万元,荣获“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堆料皮带机抑尘降噪系统”“矿车智能卸料平台”“矿车液压防撞降噪装置”等项目,都为深化绿色矿山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9年是南山矿产能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一年。这一年,马守斌参与了公司挂牌重大难题“东选2#自磨机振动异常诊断”和“圆筒仓防堵塞改造方案”项目研讨,取得阶段性成果。2021年他担任技术指导,在“安徽省机械冶金系统钳工技能竞赛”中为马钢矿业资源集团捧回了团体二等奖奖牌。2022年,马守斌荣获“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

把创新的经验和技能传授分享给更多的人

岗位创新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马守斌曾受到牙签启示,发明了“吊承销安装器”,但这一过程曲折且耗时较长。

铁路自翻车大修在安装抑制肘的过程中,因弹簧力作用,导致吊承销安装孔不同心,插入非常困难。马守斌告诉记者,“每车次作业需5人协同,用两根撬棍同时校对销孔,耗时2小时以上才能艰难完成。每次作业工友都提心吊胆,高度紧张,不仅耗时费力,还多次因撬棍滑脱发生人员从车厢上坠落的危险事故。”

为了改变40多年落后的安装工艺,马守斌起初利用杠杆原理自制了一个专用工具,因使用麻烦被淘汰。“5年的时间,我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成了我长期无法治愈的‘心病’。”马守斌说。

有一次,他偶然看见朋友钥匙环上挂着的筒形牙签。看到该牙签,他眼前一亮,茅塞顿开,尖锐的锥形牙签平时收藏在圆筒内,需要时可通过螺纹快速安装在圆筒前端。

受此启示,他发明的“吊承销安装器”如牙签成锥形结构,端部钻孔设有内螺纹和吊承销螺纹匹配。使用时,安装器可快速和吊承销连接成整体,尖端细小可方便插入不同心的两孔中,利用圆锥在孔中可自动找正、定心的特点,来克服弹簧力。“这样使自翻车抑制肘安装作业更加简单、高效、安全,把工友从繁重、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现在2个人半小时就能完成,安装效率提高了4倍。”马守斌介绍。

很多创新项目都离不开焊接,马守斌总是想尽量不去麻烦别人,经常自己扶自己焊,眼睛、皮肤被电弧灼伤是家常便饭。“创新肯定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汗水的,有时可能还会被人误解,受委屈。”马守斌坦言,虽然过程艰辛,但每当看见自己的创新项目源源不断地为公司创造效益时,他的成就感和喜悦心情就会油然而生。

目前,马守斌立足岗位开展的创新项目授权或受理中国发明专利20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7项。此外,他还撰写技术论文13篇,7篇发表在中国核心期刊《现代矿业》和《金属矿山》上。

近年来,马守斌经常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想把经验和技能传授分享给更多人。他积极参与公司开展的青匠工程、导师带徒等活动。他常常对同事和徒弟说,任何技能的提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岗位创新更要与时俱进,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戴俊是马守斌的徒弟,也是绿色矿山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师父一直教导我,对我的工作技能提升帮助很大。我要学习师父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匠精神。”

马守斌开展了上万人次的培训讲座。他在中国宝武集团举办的“千百万”人才工程讲堂活动“宝武创新大咖讲”中分享“我的岗位我的创新”;在安徽省金属协会和马钢矿业人力资源举办的“大师讲堂”、中国宝武一线员工全员培训(江南校区)等平台积极开展职工创新培训讲座……

马守斌常说,如果说职工是创新的种子,那么,平凡的工作岗位就是肥沃的土壤。当种子扎根于肥沃的土壤中,就会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 成长起来
责任编辑:zN_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