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 > 正文
让“菜篮子”拎出满满幸福感_每日速递
2022-12-15 05:25:45 来源:


(相关资料图)

农业农村部12月最新调度显示,当前我国“菜篮子”产品总量充足,老百姓靠萝卜、白菜、土豆“老三样”过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14亿多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已从过去追求“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判断食物供给体系运转好不好,体现在人们对“菜篮子”的满意程度上。优化“菜篮子”,不断满足多元化高质量食品消费需求,才能让“中国饭碗”端得更好、更健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注重市场导向,让“菜篮子”更加丰富多元。优化“菜篮子”绝不是凭空猜测市场需求,应当把握市场形势变化,分析消费者心理特点,不断提供消费者喜爱的食品。例如,“宅经济”兴起,让预制菜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但一些预制菜产品存在营养价值不高、添加剂过量、菜品单一等问题,需要加快制定行业生产标准,引导相关企业在保障消费者健康用餐的同时,持续推出更多高品质产品,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需求;部分食品产能有限,主要依赖进口,导致价格昂贵,令消费者望而却步。应鼓励产学研合作,加快相关食材本土化生产,推动生产成本持续降低,让消费者买到价廉的优质食品。

用好新兴技术,促进供应链提质增效。许多生鲜食品保质周期短,若缺乏有效保鲜手段,将难以实现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保存。数据显示,我国食品供应链损耗率较大,以运输环节为例,肉类损失率达12%,水产品损失率高达15%,蔬菜和水果损失率更高达20%至30%,这些损失直接传导到终端价格上。近年来,包括冷链贮藏、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出现,为降低供应链成本带来利好,食品供应方应主动学习新兴技术,强化技术运用能力,有针对性引进提升流程效率的配套设备。若从业者在新兴技术运用过程中遭遇难题、缺乏资金购买先进设备,可采取政策鼓励措施,组织从业者参加技术培训,为从业者提供更多融资渠道,让从业者有能力跟上行业发展步伐。通过供应链提质增效,让消费者能够用更低价格将心仪食品装入“菜篮子”,也为从业者带来更多市场回报。

监管不留死角,营造安心消费环境。优化“菜篮子”,既要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多元化选择,也不能忽视对食品安全的严格把关。职能部门应持续健全常态化市场监管机制,强化消费者权益保障。例如,合肥市市场监管局日前出台《合肥市自动制售设备食品安全管理实施意见(试行)》,设立经营规范标准,就如何进行监管给出具体方案,督促经营者自觉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行业治理效能。同时,针对元旦、春节等关键节点,应加大巡查力度,坚决维护“菜篮子”价格稳定,从严从重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市场乱象,呵护“舌尖上的安全”,让“菜篮子”拎出满满幸福感。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