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会 > 正文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淮记者走基层】社区里的“微幸福”:世界观速讯
2022-12-10 15:30:49 来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安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一项项暖民心的举措,为群众幸福加码,今天,让我们跟随走基层记者一起来到合肥市包河区,感受那里的民生幸福温度。


(相关资料图)

一大早,合肥市包河区青年小区的市民牛翠霞就来到了家门口的九华山路菜市场。

记者:打算买点什么?

合肥市民 牛翠霞:买点娃娃菜、土豆,天冷了嘛,回头搞个火锅。我从小在这个地方生活长大的,都30多年了,以前提到青年社区九华山路菜市场,给人印象就是脏乱差……

一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菜市,服务着周围半径3公里近8万群众,软硬件设施条件却跟不上,一场事关百姓“舌尖上的幸福”的改造迫在眉睫。

合肥市包河区包公街道社区建设部 部长 王钰

围绕菜市改造,我们进行了前期调研,借助市里实施的,城区菜市改造升级三年工作计划,把它作为我们的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事项,切实解决群众的菜篮子问题。

确认了改造计划,但怎么改,改成什么样?社区又请来专业的设计公司和居民代表一起商议改造细节,周边常住居民消费需求、交通情况、停车场配套,一项项问题都被提上议程。去年八月,经过改造、焕然一新的九华山路菜市场正式亮相,5000平方米,600多个摊位,不仅分区有序、干净明亮,还通过智慧系统,对菜价、农残检测、产品溯源等进行了统一规范管理,菜市场变得聪明又有温度。

合肥市民 管女士

这市场搞得很好,管理得也很好,很干净,几乎天天都来,很方便。

合肥市民 牛翠霞

现在来这边买菜我们是买得舒心,吃得也更放心了。这样的暖民心行动才是真真切切解决我们老百姓最实际生活的问题。

当牛翠霞在干净明亮的菜市里采购着一日三餐的新鲜食材时,包河区万年埠街道的居民盛嘉宝刚把4岁多的儿子送到家门口的幼儿园。今年,幼儿园不仅增加了300多个学位,还开设了2个延时晚班,为盛嘉宝这样双职工父母减轻了不少压力。

合肥市民 盛嘉宝

以前4点半左右就一定要把孩子接走,然后有延时服务以后,时间很充裕,这个服务很好,确实做到了孩子开心、家长安心这样的一个效果。

记者:我们看现在小朋友的活动也挺丰富的。

合肥市启明星幼教集团金斗路幼儿园 园长 檀晶晶

对,是的。我们园内的课程是结合五大领域,延时托晚班的课程有绘本阅读、创意美术、室内的建构、户外的体智能、体育游戏和自主游戏活动。

围绕百姓菜篮子、幼儿教育这些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包河区各级民生财政资金累计投入约4.85亿元,稳步推进15项民生实事,用一项项“微幸福”构建民生大发展。

合肥市包河区发改委 副主任 张森森

持续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暖民心行动的项目服务点建设,着力提升暖民心行动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让群众从生活小事的各个方面更多地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暖心举措。

群众幸福,就是我们的心之所向。合肥市包河区聚焦群众微幸福,把居民关切的小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以小切口做实为民服务大民生,让每一位居民感受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让每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进现实。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