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 > 正文
本周美联储、英国央行等多家央行将“接棒”议息欧美央行:鱼和熊掌能否兼得?
2023-03-21 14:26:29 来源:

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欧美银行业“风雨”袭来之际,欧美央行早先遏制通胀所采取的激进加息举措是否得当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质疑,投资者也对欧美央行是否具备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的能力疑虑加深——自去年以来,为遏制通胀欧美央行采取了大幅加息举措。然而,当前欧美通胀仍旧处在高位,金融业动荡风险加剧,欧美经济衰退阴霾更是难散。从某种程度上说,欧美央行正在遏制通胀和平衡经济金融风险方面“走钢丝”。在此背景之下,欧美央行是否会继续在通胀问题上采取强“鹰”立场?激进加息究竟利弊几何?


(相关资料图)

在上周欧洲央行议息例会上,面对通胀数据仍处高位,欧洲央行明显“口风”转弱。虽然其大幅加息50个基点,但却在利率声明中没有了此前的那种“鹰”派承诺,对于未来的利率走势更是表态温和。本周,美联储、英国央行、瑞士央行等将“接棒”欧洲央行召开利率会议,它们在例会上对于银行业风险、通胀和经济局势以及未来利率走向等方面的表态,都值得投资者关注。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美联储可能会在本次例会上宣布继续加息25个基点;而2月大幅加息50个基点的英国央行本次可能会按兵不动,但也有观点认为英国央行可能会加息25个基点。

欧美银行业“风雨”大作 欧洲央行如约大幅加息

近一周以来,欧美银行业可谓是“雷声”阵阵,“风雨”不断。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关闭,成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关闭的最大银行。3月12日,因“系统性风险”,美国签名银行也宣告关闭。尽管上周后半时段美国硅谷银行危机暂时告缓,但欧洲瑞士信贷银行却接棒“爆雷”。3月14日,瑞信在披露的年报中宣布其2022年和2021年财报程序存在“重大缺陷”,主要与风险评估流程等内部控制等缺陷有关,目前正在采取补救措施。瑞信审计机构也对瑞信内控有效性出具了“否定意见”。当地时间3月15日,瑞信在瑞士证券交易所股价一度暴跌超过30%至1.55瑞士法郎的历史新低;其债券价格也大幅下跌,防止银行违约的金融合约利差成本则飙升至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瑞信风暴之下,市场一度预计欧洲央行3月将暂停加息。然而,欧洲央行却反其道而行之:当地时间3月16日,欧洲央行决定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自3月22日起,将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上调至3.50%、3.75%、3.00%。

这意味着欧洲央行仍旧处在激进加息进程之中。2022年7月21日,欧洲央行宣布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上调50个基点,这是欧洲央行自2011年以来首次加息。2022年9月8日,欧洲央行加息75个基点,这是自2002年实体欧元货币面世以来最大幅度加息。2022年10月27日,欧洲央行再次决定加息75个基点。2022年12月15日,欧洲央行加息50个基点,同时公布量化紧缩计划。2023年2月2日,欧洲央行加息50个基点。截至目前,欧洲央行已经连续6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已经高达350个基点。

综合来看,尽管欧洲央行本次大幅加息超出市场意料,但也是情理之中。首先,与美联储在2023年放缓加息节奏不同,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2月例会上坚定表示,欧洲央行将致力于消除持续的通胀压力。她说:“我们知道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知道我们还没有结束。”欧洲央行会议声明中还表示,欧洲央行继续计划在3月会上加息50个基点。因此,市场人士认为,欧洲央行3月大幅加息50个基点首要出发点是维护欧洲央行信誉。

其次,瑞信风暴不仅导致欧元区银行股暴跌,也引发了市场对欧洲出现新一轮金融危机的担忧。但就在欧洲央行利率决议之前,瑞士央行给予瑞信500亿瑞士法郎的贷款,这给予了欧洲央行3月大幅加息的“底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欧洲央行坚持2月的承诺加息50个基点,这也是向市场传递信号:欧洲央行对欧洲银行业稳健状态存在强烈的信心。

再次,最新的通胀数据显示,欧元区通胀仍旧处在高位,这也是欧洲央行继续大幅加息的理由。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元区2月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初值同比增长8.5%,高于市场预期的8.3%,仅较1月的8.6%小幅下降。但环比来看,2月调和CPI上涨0.8%,高于市场预期的0.5%。剔除波动较大的能源和食品的欧元区2月核心调和CPI更是不降反升,同比上涨5.6%。

欧美央行面临考验 加息选择存在掣肘

对于未来的欧美央行紧缩政策将走向何方,市场看法不一。自去年以来,欧美央行已经多次激进加息,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显现。如果欧美银行业恐慌情绪缓解,且经济复苏持续好于预期,欧美央行有可能会坚持加息。但如果银行业危机持续,类似于硅谷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持续“爆雷”,欧美央行可能会暂停加息,甚至不完全排除降息的可能。综合来看,欧美央行未来加息选择上将面临银行等机构“爆雷”、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衰退风险等多重掣肘。

在3月份的利率声明中,欧洲央行并未说明下一次的加息幅度,只是采取了中规中矩的温和措辞——利率调整取决于未来经济数据、通胀走势以及货币政策传导强度对通胀前景的评估。在经济增速方面,欧洲央行将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期从去年12月的0.5%上调至1.0%,但将2024年GDP增速预期从1.9%下调至1.6%,将2025年GDP增速预期从1.8%下调至1.6%。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欧洲央行未来再度大幅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已经大幅降低。

美联储将在本周公布3月利率会议决议。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不大可能在3月例会上加息50个基点,加息25个基点或成大概率事件。“硅谷银行危机再度凸显出美联储激进加息对银行风险和金融安全的影响。”早先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张桥云表示,通过加息来抑制通胀是一把“双刃剑”,硅谷银行破产又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储蓄贷款危机和2008年次贷危机中出现大量银行破产,也都是源于此。考虑到英国央行已经在2月作出放缓加息的暗示,大部分市场人士预测,英国央行本月大幅加息的可能性较小,最大的可能是按兵不动,但也不能排除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2153